复旦大学召开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06-25  浏览次数:129
 

在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6月24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联合举办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学术研讨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尹汉宁副组长在会议开幕式上作主题发言,复旦大学党委焦扬书记、上海市委宣传部燕爽副部长在会上致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各人文社会学科专家,以及上海主要高校文科科研管理负责人100余人出席会议。

尹汉宁在主题发言中,深刻阐释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要求、总体布局、基本原则和历史责任。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指出目前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条件是具备的,这也是当下时代对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的历史任务。他分析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体系建设四方面——学科体系建设、学术体系建设、话语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的内容和相互关系。他解读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针对哲学社会科学界如何肩负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基本体系建设的历史责任,尹汉宁特别指出,要有中国立场,这是理论创新的出发点;要有问题意识,回应重大现实问题,才能产生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要有实践观念,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要从生动的实践中总结理论,使理论创新具有坚实的根基;要有史学精神,不从本本出发,从历史的客观出发;要有原创追求,追求理论的原创性,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有之意。

焦扬在致辞中介绍了复旦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优良传统和在学科人才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她表示,当前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最好的时期。复旦大学要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上有所贡献,有所建树,这也是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焦扬指出,要把握立身之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把握立德树人,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中的重要作用;把握立论创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理论创新;把握立言资政,坚持以新型智库建设为牵引,全面提升服务党和政府决策咨询的能力水平;把握立足世界,坚持四个自信、文化自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加快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

燕爽在致辞中介绍了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情况,以及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社联和市规划办在贯彻总书记“5·17”讲话精神、推进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方面的一系列部署。他说,在中宣部和国家规划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帮助下,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一直保持着比较好的势头。自总书记讲话以来,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界积极行动,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和中宣部实施意见要求。他向与会者介绍了上海推出的一系列落实性工程,包括“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和“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等“三大系列工程”,一方面加强培训和组织会议,一方面通过提前部署,希望在“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建党90周年”时,产生一批具有规律性和学理性的成果,做出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理论贡献。

会议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以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五个主题展开研讨,深入交流了各个学科如何更好地立足中国实践,围绕中国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把握好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着力提升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