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道路大讲堂》(第三期)顺利举行:林毅夫教授主讲“中国改革开放40年和新结构经济学” |
发布时间:2018-06-01 浏览次数:1197 |
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2018年5月27日下午,由研究生院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合举办的《中国道路大讲堂》(第三期)在逸夫科技楼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为400余名师生作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和新结构经济学”的主题报告。报告会由研究生院院长张人禾院士主持,校党委副书记刘承功致开幕辞。
林毅夫教授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及其对经济学理论发展与创新的重大意义。林毅夫教授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是国际主流理论所倡导的,但是,按照新自由主义推行改革的转型国家,其结局多为经济停滞、崩溃或危机不断,反而是中国的“渐进双轨制”转型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济快速增长本质是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的提升:一靠技术创新,二靠产业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利用了“后来者优势”,把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产业优势作为自身新技术、新产业的来源。林毅夫教授认为,1978年以前,中国经济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发展思路问题。为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保证国家安全,必须快速建立起与发达国家一样先进的资本密集型的现代化产业,这些产业违反比较优势,企业没有自生能力,需要依靠政府干预市场,压低各种要素价格,以降低重工业的投资和生产成本,但其经济效率非常低。林毅夫教授指出,同样进行改革开放的国家经济停滞、危机不断,原因是按“华盛顿共识”,以“休克疗法”取消掉各种政府的干预扭曲,导致转型前优先发展的企业崩溃,新的产业在缺乏政府因势利导下也发展不起来。我国的渐进双轨改革,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取得了稳定和快速发展。二战以来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绩效差,是因为普遍存在“西天取经”的想法,忽视了理论适用的前提条件,拿发达国家的理论套用到发展中国家,造成“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问题。林毅夫教授提出两点倡议:一是必须超越“西天取经”,践行自主创新;二是必须超越“知行合一”,践行知成一体。演讲结束后,同学们就关心的东北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后来优势、改革中的既得利益平衡等问题,与林毅夫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和交流。
《中国道路大讲堂》是我校结合研究生教育特点,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课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尝试。研究生院、研工部将陆续推出独具特色的《大讲堂》报告会,努力办成我校的一个品牌讲座。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 邮编:200433 | 电话:(86)021-65642222Copyright©2014 复旦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