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奖名单公布 |
发布时间:2021-09-30 浏览次数:502 |
“复旦-中植科学奖”评奖理事会决议将2021年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
本尼迪克特·格罗斯(Benedict Hyman Gross)
唐·查吉尔(Don Bernard Zagier)
授奖理由
本尼迪克特·格罗斯(美国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数学荣休教授)和唐·查吉尔(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荣休教授、主任,意大利特里雅斯特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拉马努金国际讲席教授)共同建立了Gross-Zagier公式。该公式将Heegner点的高度与相应椭圆曲线Zeta函数的中心导数联系在一起,并推动Birch和Swinnerton-Dyer(BSD)猜想取得重大突破。此外,这一公式应用在诸多长时间悬而未决的问题上,对近几十年来的数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尼迪克特·格罗斯
格罗斯教授在自守形式以及其他领域也作出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其中Gan-Gross-Prasad猜想已成为当今数学研究的核心之一。
唐·查吉尔
查吉尔教授在模形式和特殊函数上开展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工作,解决了从拓扑、模空间到几何、数学物理等多个领域中的大量问题。
“复旦-中植科学奖”由复旦大学和中植企业集团于2015年合作设立,用以表彰在生物医学、物理和数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今年是第六届“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数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每位获奖者将获得证书与奖杯,并共享由中植企业集团捐赠的税前3,000,000人民币奖金。
颁奖典礼将于2021年12月19日在上海举行(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外获奖人或需线上出席颁奖典礼)。
设奖初衷
“复旦-中植科学奖”设立的初衷是通过搭建科技创新的国际研讨、交流和分享平台,集聚全球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提升中国科技竞争力,为世界顶级科技奖项储备人才。
奖项的评选坚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原则,候选人须为在世的相关领域科学家,不限国籍,其原创性、基础性和突破性的科研成果能显著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素质及精神文明,并能代表当今全球科技创新的最前沿水平。
历届获奖人
2016年(生物医学领域)
詹姆斯·艾莉森(James P. Allison)
本庶佑(Tasuku Honjo)
2017年(物理领域)
雷纳·韦斯(Rainer Weiss)
基普·史蒂芬·索恩(Kip Stephen Thorne)
巴里·克拉克·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
2018年(数学领域):
英格丽·多贝西(Ingrid Daubechies)
2019年(生物医学领域):
卢煜明(Yuk Ming Dennis Lo)
2020年(物理领域)
迈克尔·贝里(Michael V. Berry)
查尔斯·凯恩(Charles L. Kane)
薛其坤(Qikun Xue)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奖者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因“对肿瘤负性免疫调节的抑制治疗方法”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9月,第二届“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在引力波领域做出突出科学贡献的三位科学家,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Thorne)、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三位科学家同年10月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评奖流程
2021年1月,评奖工作启动
秘书处在评奖资深委员会的指导下,邀请八位海内外资深数学学家组成遴选委员会。
2021年7月,遴选委员会初审
遴选委员会召开线上会议。会上评委们进行多轮投票,产生了两组候选人。遴选委员会起草的候选人报告正式提交由诺贝尔奖得主组成的资深委员会预审。
2021年8月,资深委员会终审
资深委员会主席、诺奖得主丁肇中教授主持终评线上会议。会上各位评委就候选人的工作价值、发展前景,以及各候选人获得其他国际学术大奖的可能性展开讨论。最终,资深委员会投票表决一致同意将2021年“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本尼迪克特·格罗斯(Benedict Hyman Gross)、唐·查吉尔(Don Bernard Zagier)。
2021年9月,全球公告2021年“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奖人。
2021年12月19日,举办2021年“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
(秘书处将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及国内外相关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初定颁奖典礼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邀请海外嘉宾线上出席大会。)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 邮编:200433 | 电话:(86)021-65642222Copyright©2014 复旦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