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致敬这支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校院两级领导走访慰问东区18号楼
发布时间:2022-05-12  浏览次数:147
 

在18号楼整栋楼封控管理期间,由住楼辅导员、学生党员服务队代表、楼层长代表共同构建的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扛起了守护一幢大楼、守护校园安宁的责任。昨天(5月10日)上午,校党委书记焦扬、党委常务副书记周亚明、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等校领导和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刘季平、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高永伟一起,走访东区学生生活园区,慰问18号楼这支抗疫队伍,和学生进行交流,感谢她们守护校园一方安全。

焦扬:感谢大家并肩坚守,守护校园一方平安

4月23日,因为有同学核酸检测结果异常,整栋楼进入封控管理,而学校自4月24日起实施网络化分类管理,近500名学生们只能待在寝室里,看着窗外的日升月落。直到5月3日,在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18号楼进入到严格的准封闭管理。

“大家万众一心、坚持坚守岗位,是战胜疫情的‘定盘星’、主心骨,是一支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来到18号楼门口,焦扬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坚守和付出,特别是楼宇进入为期十几天的封控管理期间,大家不分昼夜用青春和汗水来守护18号楼的平安。

特殊时期,能够“面对面”交流非常不易,看到同学们神采飞扬、青春烂漫的样子,焦扬表示高兴而欣慰。“18号楼封控时间长,楼内住的同学多,你们与同学们并肩作战、克服困难,用‘小身材大能量’扛起了艰巨的重任,十分不易。18楼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好样的,都是坚强的战士,向你们致敬。”

焦扬表示,同学们在做好学生的本分之外,还能出色地完成抗疫志愿服务,让人感动。“从你们身上,感受到了复旦学子坚韧的力量,感谢有你们的负重前行,守得校园的平稳、有序、安宁。”

在楼门口,看到同学们进楼前熟练地用洗手液消毒、鞋底消杀,她称赞大家的自我防护意识,对大家每个人用实际行动共同守护干净校园表示感谢。

“阳光总在风雨后,”焦扬与现场的同学们分享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回头看吃过的苦、受过的艰难,都是我们难得的经历和宝贵的财富”,“大家在青春年华,可以经受这样的风雨洗礼考验,我相信日后不管多大的困难都难不倒你们,你们一定是最棒的。”她表示这些经历和积淀,会帮助大家修炼更强大的内心,支撑大家走好未来的人生之路。

现场一同来走访的刘季平、高永伟,他们一早带着小零食,随同焦扬等校领导一起走访看望18号楼的同学们。

现场,刘季平向大家介绍了学院的“网红”志愿者虎雪,赞扬她乐于奉献、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并发挥得很出色,迅速成为上海市的“网红”。他还表示,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生志愿者最近两周一直占据青年志愿服务排行榜前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你们在这次疫情中经受了很大考验,每个人都成长得很快,为你们骄傲。”

高永伟向大家介绍了18号楼楼长贾怡锐,他表示楼长责任大、担子重,要协调分配好各项事宜,十分不易,对她长时间以来的艰辛付出表示感谢。“前两天,你们还分配了3000多个苹果,都很辛苦,代表学院谢谢大家了。”焦扬称赞18号楼的姑娘们都是英雄,并为她们鼓劲、打气。

为保基本、降风险,焦扬表示学校正在努力优化食堂餐食,每天晚上的疫情防控调度会上,校领导们都在亲自研究、关心。希望可以不断优化,给同学们提供更多选择。

此外,焦扬表示,学校也正在研究,尽力开拓一些公共空间,进一步满足同学们的学习需求。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尽早打赢疫情攻坚战。在大家响亮的掌声中,有人提议合影,焦扬和校院领导与大家一起,共同为18号楼的姑娘们点赞。

她们在一起,就是青春最好的模样

在18号封控期间,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都是学院老师们的牵挂。楼长、楼层长、党员志愿者……一群人在这一特殊时期,用坚强的臂膀守护18号楼的平安。

在18号封控管理期间,住楼辅导员、楼长、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贾怡锐每天早上7点就穿上“大白”防护服,为同学们配送餐食、搬运物资。与此同时,她还积极与学校各部门进行沟通,向同学们传达整个楼宇的防控管理办法,解决同学们的一些个性化需求,做好同学们的心理安抚工作。“和其他辅导员、志愿者们一起,大家共同努力守护好我们的‘家’,一点也不觉得累。”她说。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19级本科生虎雪是东区学生党员服务队负责人,是位“网红志愿者”。在3月份楼宇闭环管理48小时期间,她担任宿舍楼“搬饭志愿者”,与其他9位志愿者一起为全楼同学搬运餐食;在准封闭管理期间负责东区“虚拟通道”的维护和运营;在校园清零行动中制作短视频让大家更直观清晰地了解消杀。此次18号楼封控管理期间,她也是第一时间站出来,负责三餐的分发和物资的配送,协助住楼辅导员统计用餐情况。

“从‘大白’到‘小蓝’,为同学们服务的时间,是我觉得最充实、平和的幸福时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19级崔雨晴靠拼手速抢到多次志愿服务的机会,为同学们送饭、发物资。“和楼里的‘愚公’姐妹们一起争抢志愿者的名额,每天晒着投映进门厅的暖暖阳光,将小山一般的爱心物资从我们手里随餐发给大家,开心又满足。”她说,这段时间18号楼这一集体爆发的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以及在志愿者过程中结下的深厚情谊,是送给自己最好的毕业礼物。

疫情不退,学院关心关怀不断线

据悉,东区18号楼为女生楼,主要是来自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五大院系的学生。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疫情防控期间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来自学工部、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新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等多位接受过心理咨询系统培训且目前正在东区值守的学工教师于5月起成立了“东宫健心坊”。

新闻学院学工组长王懿介绍,东宫健心坊面向东区学生开展面对面的心理健康工作,为同学们提供一对一应急性的心理咨询和谈心辅导服务。这支东区“心力量”由来自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副书记,原复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明波等一批富有一线经验的学工教师组成,目前团队已服务学生10余人次。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在校园进入准封闭管理后建了一个“国务辅导员校内驻守群”,刘季平、院长苏长和都在这个群里,及时关心辅导员们的工作、生活、个人学习情况。18号楼封控后,里面每个辅导员负责一个楼层,同学们的打水、吃饭、生活垃圾清运都是辅导员需要处理的工作,在此期间,刘季平和苏长和就经常联系在18号楼驻守的辅导员俞佳慧,打电话、发消息关心她的状态和需求。

在此期间,刘季平与苏长和还给学生们写了一封信,“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一举不得,前功尽弃。愈在最后阶段,愈要始终如一,握紧拳头,度过此关。希望所有勇毅的国务学院同学们,在这特殊时期同欲同行,必既胜且远!”鼓励同学们继续坚守,等待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