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第三届上海市高校理论宣讲微课程比赛决赛在复旦落幕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次数:2384
 

              125日,来自上海9所高校的12名青年学子齐聚复旦,参与第三届上海市高校学生理论宣讲微课程比赛决赛。讲“四史”,砺初心,展望全面小康,展现青年担当,迎接建党百年,青年同学们通过理论宣讲的形式积极学习好、贯彻好、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个人奋斗融入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


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罗英华致辞


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罗英华、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倪炜、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彭东恺以及来自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的专家评委参与决赛评审。罗英华老师在致辞中指出,青年人是未来育先机、应变局、开新局的主力军,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她勉励同学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不忘初心,继续以青春之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递理论之力量。


复旦大学徐依泓同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帕提木•阿布都塞买提同学


上海师范大学李宇莹同学


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参赛的青年同学们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复旦大学的徐依泓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小康目标的理论发展逻辑和时代实践特点,阐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一个重要历史节点所面向的“赓续过去、创造现在、奠定未来”的三重维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过渡,特别是在当前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帕提木•阿布都塞买提通过切身体验的脱贫小故事,表明新时代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在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坚定信心。上海师范大学的李宇莹同样展现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华东师范大学吴翊平同学


复旦大学杨洁萌同学


华东师范大学林铭亮同学


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华东师范大学的吴翊平聚焦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城市生态修复,立足“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展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复旦大学的杨洁萌从我国的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着手,展望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蓬勃趋势。华东师范大学的林铭亮则讨论了当今中国如何在世界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中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同济大学刘子君同学


上海大学谢之迎同学


上海大学祁乐同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黄文培同学


华东理工大学施名刚同学


在即将迎来建党百年之际,同学们回望百年党史,叩问青年初心。同济大学的刘子君以见证宏大伟业开启的上海北站为切入点,阐述党的历史使命,揭示中华民族终将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上海大学的谢之迎以建党初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为着眼点,用老一代报人的专业精神激励新时代新闻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海大学的祁乐则结合自己的参军经历,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蕴,号召广大青年化“两弹一星”精神为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做新时代乘风破浪的“硬核”青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黄文培结合三大中国奇迹,强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我们更应读史明志,行方思远。华东理工大学的施名刚结合先辈的革命事迹,阐述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传承好革命精神,为强军梦、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东华大学乔薇同学


此外,东华大学的乔薇带领大家一同走近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人的三封回信,呈现“青春能绽放绚丽之花”的服务奉献精神,讲述“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术业有专攻;描绘“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背后的扶贫画卷,强调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立足当下做好理论宣讲,紧跟时代步伐。


第二届上海市高校理论宣讲微课程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李强


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副队长许亚云


比赛现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博士生、第二届上海市高校理论宣讲微课程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李强和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副队长许亚云分别就弘扬抗疫精神和信仰之源两个主题进行了宣讲展示。




评委为获奖同学颁奖


经过激烈角逐和紧张的评审,复旦大学徐依泓、东华大学乔薇荣获一等奖,其余入围决赛的同学分获二、三等奖。



上海市高校理论宣讲微课程比赛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复旦大学和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承办。比赛举办三年以来,已经成为了上海高校青年理论宣讲的品牌活动。本届比赛吸引了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26所高校196门课程报名。除了12门获奖课程外,主办方还从参赛课程中遴选30余门课程入围精品课程建设名单,到明年将累计完成100门精品线上微课程的建设,以青年之声献礼建党百年。



一等奖

复旦大学

徐依泓

东华大学

乔  薇

二等奖

上海大学

祁  乐

华东师范大学

吴翊平

同济大学

刘子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帕提木•阿布都塞买提

三等奖

复旦大学

杨洁萌

华东师范大学

林铭亮

华东理工大学

施名刚

上海大学

谢之迎

上海师范大学

李宇莹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黄文培